企業新聞
正識生命、健康與疾病的本質
簡單地說,平衡就是健康。即:健康是一種相對的平衡、和諧及有序的通順狀態。而疾病則是因為不平衡或不和或不通時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適的感覺或癥象,那么,生命則正是疾病和健康和諧共演的整個過程。不過,這些都還僅是從表象來說的,那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質是什么呢?
一、生命的本質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耳朵能聽到的,身體所感知的所有物體、圖像和聲音等都來自振動,萬物皆能量,一切皆振動,振動即宇宙本身。宇宙的一切。說白了,就是信息、能量、物質周而復始的運動變化。物質是看得見的,能量是能夠感覺到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覺到能量,這和個人的修為有關。物質是能量聚集的結果,氣,是物質釋放的能量。
這是現代人,包括科學家對生命物質現象的最根本的歸納。也就是說,物質和能量實際上是一不是二。但是,物質也好,能量也好,它們不可能單獨存在,是合二為一的,且它們都承載著一定的信息。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基本構成就是:能量+信息=物質。人這個生命體也是如此。
而物質和能量的轉換是由“緣”所決定的,緣聚緣散,決定了能量的存在形式。任何物質、能量都是信息的載體。物質、能量可以認為是中性的,是萬物共有的本質特性。用佛家的話講,它們沒有任何分別心。而信息就不同了,是它分別出了一切物質和能量的標識。正是因為它的不同,才導致了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態。所以,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一片樹葉,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IP地址,所以,每個人的生命都不是完全一樣的。
為此,從微觀世界來講,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東西。對于看得見的物質所承載的信息,絕大多數人都能感受到,比如我們吃的食物,用到的物品等等;但對于虛空中氣(能量)所承載的信息,就只有極少數修煉人和清凈心到達一定程度的人,還有就是有緣的人(誠信)可以感受得到。道家和佛家的修煉說白了就是從這兩方面來修的。道家偏重的是能量(氣)的修煉,佛家偏重的是信息(心)的修煉。
所以,可以說,生命是信息組合運行的一個自組織的過程,也可見,生命不只是肉體,而是肉體物質和精神信息的合一體。即生命是附著呈現在生命自己所生成的身體上,這就好比電腦的操作系統,必須依附電腦的硬件才能運行,才能證明它確實存在著,否則它既看不見又摸不著,怎么能顯現其高度強大而復雜精細的信息系統功能呢?所以,生命是生命生病,而不是身體生病。因為,離開了生命,就無所謂“健康”和“疾病”。
中華文化認為,萬物都是一氣而成,都是陰陽二氣相交和相推的結果,那么,生命其實就是一團精氣,是一團陽氣(能量),氣聚而有形(肉身),氣變而有神(信息)。生命的綻放靠的就是團陽氣,如果這團陽氣都散盡了,那生命也就結束了。我們大都追求生命的精彩,但卻忘了尋求生命的精氣,所以,我們不能只綻放生命的陽氣和精彩,我們應懂得收藏生命的精氣和精神(精氣神)。除了生命之氣外,從另一方面看,生命還由“形”和“神”兩部分來表現或表達。
1. 形和神在生命歷程中的成長差異
“形”就是肉體,或者物質層面一般會隨著人年齡發育而增長,先逐漸上升。物質層面存在一個轉折點,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一般在25-28歲之后物質層面就會逐漸轉向衰弱。
而“神”的變化本質上不受年齡的影響,關鍵在于你是否覺察到“它”。一切過往的經歷,成長的環境,接觸的人和事物,都會記錄在我們每個人某一層面的“神”當中,就像種子,時間與記憶所留下的信息會被記錄在其中。
2. 形體或肉體的構成

一般人生病,都是“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如果病菌侵入表層我們就可以察覺到,將其根除難度不會太大。一個人生了大病,也往往會有一個比較長時間累積的過程,一旦病入腠理再想將病灶“拔掉”,會十分困難。
血液循環系統和氣血經絡系統負責整個人體的能量輸送、營養輸送、垃圾清除。這也是很多人生病后,輸液比吃藥效果更快的原因。
站在西醫的角度,生命的認識基本是在形體或肉體的層面,而神是從生命的起源就一直存在的,包括肉體的一切變化,精神是一直參與的。同時,現代人很多疾病往往是“神”的層面出了問題,但是醫學的治療更多關注的在肉體層面。
3. 心神或精神的體現

神在受精那一刻進駐到受精卵里,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肉體的發育,神會逐漸灌注到肉體的各個部位。按照佛家的說法,神灌注到“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中,逐漸發展成“六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道家一般稱之為“三魂七魄”。比如,當我們在思考的時候,即便眼睛盯著別人看,但很可能我們并沒有看到對方,這也說明“神”的存在。我們常常說眼神是心靈的窗戶,當一個人眼神過來時,我們實際上是可以感知到他的喜怒哀樂,這是因為神在其中。
人出生后,隨著人的長大,通過訓練,我們的神逐漸轉移到大腦當中,但是神的源頭在中丹田,很多人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因為那里記錄了信息和種子,跟情緒有關。
很多受過唯物主義教育、基于大腦對外界進行理性判斷的人,對世界認識基本假設是:我看到的世界就是世界的全部。而這一基本假設,那沒看到的是否就不存在,有待商榷,比如現在物理學界的暗物質理論提出我們可以看到的物質只占宇宙全部不到5%,95%的存在來自于看不見的暗物質。
除非是遭遇大病、瀕臨生死等極端情況,人會跳出大腦的判斷來感知這個世界,才有可能看到之前自己看不見的存在。所以,我們的世界觀和生命觀都是不夠全面的,隨著人生的修為和修煉會不斷趨近真實或完善。
二、健康的本質
健康是指一個生命系統能自組織平衡和自應激適應的機制和能力,這種平衡和適應也就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或常態??梢哉f,健康的本質就是“常”。“常”是什么呢?就是“平衡平常”,還有“中和適應”。整個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就像是一個巨大的交響樂,人應跟天地這個大的交響樂一起走,走得平常中和,這是健康的標準。所以,健康不是說你面色紅潤,精神飽滿什么的,不是這些東西,也不是肌力多少,心跳多少……
一個人能與自己、與社會、與這個大千世界處在相對和諧的關系中,能跟著自然的節奏走,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如:天氣熱,別人都出汗,你也能出出汗;別人走兩個小時不累,你也能走得動。但如果別人都怕冷,你還覺得熱;別人都困了,你半夜三點還睡不著覺,其實已經開始跟不上了。要是已經這樣了你還覺得自己是健康的,那是你已經病得不輕了。

病在古代叫做“失常”,病因叫“失節”,或者“失勢”。有經驗的中醫大夫看病有一個訣竅:一個病,西醫不知道是什么,中醫也看不出是什么原因,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治,那咋辦,就調“常”。每次病人來復診的時候,就問他的生活狀態,吃喝拉撒睡,這是中醫看病的基本法則。
所以,我們看老中醫大夫見到病人就是總會問,吃得好嗎?睡得好嗎?動得多不多?拉得怎么樣?出汗正常嗎?尤其是慢性病,只要你把他的這些基礎指標調到正常了,就意味著生機恢復,氣機趨常,這個時候,人體本來的生命力,就能把這個病給化解掉。其實,任何病都是這樣。
可現在,人們有一個很大的誤區:有病就要根治,不停地治,一直治下去。因此,病人及至整個家庭就忘記了正常的生活,沒有了運動,沒有生活,沒有娛樂,沒有戀愛,什么都沒有,只剩下緊張、焦慮地跟病魔做斗爭。這是什么?這就是“失常”了嘛!這么把生活都過亂套了,過得不正常了,這么與天地自然失其序,與社會大眾失其和,那么,其整個生命系統也就總是處在無序、無常的狀態下,如此,病還怎么好得了呢!
你想呀!各種醫療方式不斷給你治,周圍的人也總是給你“問舒送暖”的,你的生命系統正在被人為擾亂,甚至停擺了!這種情況,即使你再有資源,能找到全世界最好的醫生,也是沒用的。一個人要康復,必須進入真實有序的正常生活中,與萬物共沉浮、互交感的狀態里,身體才能把病慢慢化掉。在現實中,有些病正是在不知不覺的正常情況下就好了。因此,我們首先要回歸生活的常態或常然,然后,身體各系統才能恢復常態。
所以,我們講養生和調理,真正重要的就是盡可能地讓自己回到安心和舒服的狀態。不只是病人,其實健康人也是這樣,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與合適的人,以合適的方式,做合適的事,這個就是養生——養生命、養生氣、養生機。佛法里叫“正心”“正行”“正業”。
當然,要細分析健康則必須從形、氣、神三個方面去考慮和看待。從世界衛生(健康)組織和各種《詞典》《辭?!返亩x,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對“健康”的闡述,都不難看出,這些定義或表述都指出了——“健康”是一種“狀態”(當然,還是一套系統自組組織平衡機制和自應激適應能力)。既然是一種“狀態”,就應存在有三態,即形態、氣態和神態。
如從傳統的中醫來看,其對“健康”理解是:健康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有病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內經》認為健康的標準和治病的目標,均在求“陰陽平衡”或“中和”上。中和者為“平人”。“平人者,不病也。”(《素問·平人氣象論》)診其脈:“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素問·脈要精微論》)而不得“太過與不及”(《素問·平人氣象論》)。必須“和于陰陽,調于四時。”(《素問·上古天真論》)故“圣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生氣通天論》)因此“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靈樞·調經論》)是故愈病時“無問其病,以平為期”,《靈樞》中曰:“使和則通”;《素問》中曰:“疏其氣血,令其調達,而致和平”。“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由此而知,健康是一種相對的平衡、和諧及有序通順狀態(常態),疾病是一種不平衡或不和、不通的狀態。對于這種狀態的描述,中國傳統醫學已從形、氣、神三個要素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方面給予了相對確切的描述或度量,即這種描述可以概括為形平、氣和和神通三個方面,這與我們現在對健康的解讀從身體健康、行為健康和心智健康這三個方面是一致的,只要這三個方面都處在一種動態平衡或和諧通順狀態,才稱得上是一個真正健康的人。那么,對于這三個方面健康狀態的描述亦可分別作如下表述:
1、身體健康(即形平)是指人體正氣與外界邪氣相抗衡,機體的新陳代謝處于動態平衡狀態及人體自身保持其穩態。
2、行為健康(即氣和)是指人的品行端正狀態、樂于為善,做事精力充沛、積極樂觀、態度謙和,社會適應良好或交往和睦的狀態。
3、心智健康(即神通)是指人的情志處于比較清晰、理智、穩定的狀態,思想道德公正、精神愉悅平正、心態平和、心智聰慧通順的狀態。
可見,從這三個方面對健康進行描述,是很難確定一個具體的標準的,要保持這三種動態平衡的健康狀態,是要靠一種自身的能力,也就是“健康的自我調節能力或機制”。所以,健康與否則是因人、因時、因地,甚至因其自我調衡能力而作出的狀態描述或判斷,因而不存在普遍適用的、“絕對”的健康科學標準。也就是,健康不可以從科學的標準來界定了。
三、疾病的本質
疾病的本質是不健康了,不健康就是氣血不足、不和或不通了,也就是“不常”或“失常”了,即整個生命狀態失序了。當然,其根源是我們的心或神先出現問題了,是心不通、神不清,以致氣就不順或不和,繼而形就不正或不動了。這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相由心生,病由心造”,即是神先病。也如正前面所說的,是生命生病了,不是身體生病。
從微觀上講,疾病是我們身體內的細胞不健康了,就是細胞所承載的信息是惡的,細胞變成了不容易被分解氣化掉的物質。今天我們之所以有這么多絕癥,其中一點就是空氣和水質的污染。還有更主要的就是今天物欲橫流的這個社會,讓我們幾乎每個人都變得貪得無厭,怨恨叢生。這怨恨之毒無時無刻不在讓我們的細胞變得惡化,加之不當的醫療和西藥更是成了助紂為虐的幫兇。這些都是我們的健康今天變得越來越脆弱的重要因素。
可以說,病就是承載了不健康信息的細胞聚集的結果。這些不健康的信息,有的來源于我們吃的被污染了的食物,但更多的往往是我們不凈的念頭自己污染了我們的細胞。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的精力充沛,我們分解細胞和再生細胞的能力也很強。雖然一些細胞被污染了,但我們還有能力去分解它或者用良好的細胞去替換它,所以我們身體內的不良細胞數量就不會太多,外在也顯示我們很健康。但是當我們吃進越來越多的,承載著惡的信息的食物,喝著被污染的了水,呼吸被污染的空氣,還有那些所謂治病的“藥物”,更主要的是我們貪心、欲念或糾結、怨恨、煩惱等不良心性問題越來越多了,如此,我們身體就會生產出越來越多的,不能被我們分解氣化掉或替代掉的惡細胞,這些承載著惡的信息的細胞不僅大量消耗我們體內的能量,而且還會積聚起來,慢慢堵塞我們的經絡,堵塞我們的血管通道。
最終,我們的身體就出故障了,壞了。壞的有毒的細胞它也是物以類聚,它們在體內也是會找到一個適合它們生長環境的地方聚集起來,聚集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就會感到不舒服,這時,我們就“病了”。等死了后,就依靠大自然的外力(火化、腐爛)才會慢慢化掉我們這些病態的細胞。
還有一個道理我們必須明白,就是一個人往往越是小心謹慎,越是怕受到污染傷害,那他可能受到的傷害會更大。為什么呢?因為他過度小心緊張,或過度糾結焦慮,把自己的生活就搞得不正常了。其實一個人如果他有足夠大的心量(包容心),那么一切的外事外物就很難傷害到他。
當然,疾病也可以從形、氣、神三個層面進行具體細致的分析,這也就是形病、氣病和神病了,這個話題我們將另文予以解讀。
四、心念的后果
我們的宇宙充滿著能量,世界萬物皆能量,這個能量是帶有信息的能量,這些能量在變成物質的時候就會帶有原來的信息。所以,不要以為我們的心念不會對自然界產生影響。等到這個世界充滿的怨憤不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然界都會發生大的變化。比如:現在的地震、旱災、水災頻頻發生,人們是到了該檢討自己的時候了。
換句話說,我們居住的空間是一個充滿能量的空間,同時也是一個充滿各種信息的空間。人類要想使世界和平安寧,就要從改變自己的起心動念開始。多一個善念,就是向空間提供了一份善的能量。善念多了,大自然也會給我們帶來風調雨順的環境,我們就會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和平安寧的世界;反之,多一個惡念,空間就多了一份惡的能量,惡的能量聚集起來,帶給我們的就是疾病、戰爭和自然災害。
如果你注意觀察一下世人,你就會發現,貪心重的人往往一得病就是一個大病。貪心重的人,他們往往很容易生起嚴重的嗔恚心,也就是很嚴重的惡念。而心態平和、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的人,有病也都是一些無關緊要不痛不癢的小病。所以你身體的好壞、病的輕重往往取決于你貪欲或惡念的程度。對于很多病人,當你改變了貪欲、怨恨心的心態后,你會驚喜地發現你的病也不知不覺消失了。
另外,我們都知道,同氣相求是大自然的一個根本法則。那同氣相求,求什么呢?求的就是具有相同信息的能量。自然界的一粒種子,一個生命,為什么它會長成那個樣子,而不是其他的樣子,就是因為他(它)吸收了大自然中具有和他(它)相同信息的能量(氣)。
還有,心想事成是每一個人的愿望。那么如何實現一個愿望呢?道理也很簡單,就是你只要具有實現這個夢想的堅定信念,那么具有這個信息的能量就會向你聚集,總有一天你會具備實現這個夢想的能量,最終你會實現這個夢想。有一本在全世界很暢銷的書《心想事成的秘密》,其實說得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病就是想出來的,這簡簡單單就道出了生病的奧秘。
想疾病得疾病,想健康得健康。所以,當你生病的時候,你就去想如何做能健康就好了,千萬不要老去想如何治你的那個病。想治病和想健康表面上看是一回事,其實完全不同。想如何健康,你就會很快地健康起來的。老是去想吃哪個藥能治你的病,老是擔心失去健康,老是想你的病如何如何?那你就會永遠被那個疾病纏繞,甚至還有更多的病也跟著來了。
為什么呢?因為載有那個疾病信息的能量老是被你心中想的那個疾病信息吸引,所以你就總是會被這些不良的信息所包圍。好好想一想,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這個體會。當你生病的時候,其實它都是在你不知不覺的時候好的。也就是說,當你不去想著病的時候,它才慢慢好起來的。所以說很多人都有這個體會,當你專心致志長期做一件事的時候,驀然回首,你的慢性病、你的頑疾在不知不覺中康復了。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推薦閱讀:黃開斌院長思想:以脊柱為桿,揚健康之帆
推薦閱讀:黃開斌院長思想:以脊柱為桿,揚健康之帆